目前,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,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。然而,农产品电商亏本运营却是行业现状。其中,菜管家运营四年来总计投资3500万元,到目前仍亏本;武汉家事易短短两年半时间电子菜箱覆盖了1200多个社区,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,虽然每日成交量不少,但基本上都是亏本支撑。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?
一、传统的B2C思维
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,很多电商平台认为一个线上B2C平台,通过导流量,客户就会到线上购物了,其实错了!农产品电商千万别以传统的B2C思维去搞。顾客买的不仅仅是产品,更是健康生活,因此,农产品电商需要让消费者从商品背后的故事、种植基地、采摘体验、物流体验、可追溯、供应链可视化等维度全程展现,所以传统B2C的思维是致命伤。
二、目标偏离、策略走弯路
农产品电商如何产生流量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,需求上讲,这个市场还属于培育期,而且目标人群多半以都市女性白领为主,有追求健康生活+互联网购物需求,同时又是时间成本太高的高富帅人群。你非要定义成屌丝人群,满足那些“二两瘦肉+两颗白菜+三根蒜苗”的需求,你注定就是两个词:累死、亏死。
下一个农产品、生鲜电商的爆点是90后一代成家后的家庭主妇,因此农产品电商必须重视这一类人群。
三、会“电”不会“商”
基地整合+营销+流量+交易+供应链服务+口碑营销,这个闭环是农产品缺一不可的玩法。当前不少农产品电商存在重大的经营管理误区,认为中心在“营销+流量+交易”三项,仅重视了“电”而忽视了“商”;其实真正要实现盈利,关键在商。农产品电商后端的服务角色没有做好,前端的营销、流量都是噱头,当然最终肯定是亏了。
四、伤不起的成本
客单价是农产品电商致命的伤,行业数据:如果客单价低于200元,那将是致命的伤,因为物流成本和损耗将亏出血本。就目前农产品、生鲜电商的经营情况来说,每单40元的物流成本+损耗是必然的,因此如果客单价起不来,物流成本降不下来,盈利那只能是幻想。
就连顺丰优选做的高档进口食品和应季商品,在选择品类上都会从客单价上来定位。
五、缺乏一体化
忽视对基地的整合是当前农产品电商面临的一个大问题,很多农产品电商仅仅是以定向采购的方式与基地合作,谈不上打造什么战略协同的供求关系。至于是否以市场导向来指导基地有计划地种植产品,在国内还仅仅是一种愿景。
看看国际品牌星巴克,人家不仅实现基地的整合,需求的协同,星巴克的供应链再回溯到咖啡豆的种植以及降水、风力、土壤等一系列的管理。